竹蓀烘干
竹蓀為竹林腐生真菌,以分解死亡的竹根、竹稈和竹葉等為營養(yǎng)源。野生時多生長于楠竹、平竹、苦竹、慈竹等竹林里,其土質(zhì)有黑色壤土、紫色土、黃泥土等。竹蓀營腐生生活,其菌絲能穿透許多微生物的拮抗線,能利用許多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纖維素、木質(zhì) 素。因此,人工栽培時,可用竹木屑及多種農(nóng)作物秸稈及少量無機(jī) 鹽等,即可滿足其營養(yǎng)需求。竹蓀的加工,在廣西、福建、四川、 湖南有專門做竹蓀生意?,F(xiàn)在隨著竹蓀烘干機(jī)的引進(jìn),越來越多人使用竹蓀烘干機(jī)來生產(chǎn)竹蓀。
靖華竹蓀烘干工藝
室外竹蓀的破蕾開裙一般在凌晨,必須做到隨開隨采,亦可將開裙一半的子 實(shí)體或成熟的菌蛋采回室內(nèi)待其全部開裙。采收時,用刀從菌托底部切斷菌索, 先輕輕取掉菌帽,然后去掉菌托,留有柄和菌裙,用濕紗布揩干凈,或用清水沖 洗干凈,置于墊有白紙的提籃或竹篩里,切不可撕破弄斷,取回后及時分級進(jìn)行 烘干。烘烤宜以低溫烘烤,先用40°c烘烤,半小時翻動一次,以后溫度可慢慢升 到50°C,每隔互小時翻動一次,約4小時后,溫度降到40°C繼續(xù)烘約3小時,烘干后,取出涼20 — 30分鐘,待菌體變軟后,再分級包裝。